Administrator
Published on 2025-07-08 / 3 Visits
0
0

PICO 4 Ultra 拆解评测

#MR

文章引用自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995477978

没想到在PICO 4 PRO发布一年半后的时候,PICO 4 Ultra居然选在黑神话发售的日期进行新品沟通会。

真的是直面天命

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自从2021年VR出现了销量巅峰之后,VR年销量一直在逐年下滑,今年的趋势尤为剧烈

在这种VR行业整体遇冷的情况下,国内VR一哥PICO自然也不好受。在去年23年,分别进行了两次裁员,这无疑是艰难的决定。

但随着VISION PRO发布之后的空间计算概念涌起。

以及线下大空间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的革新。

出现了新的曙光,PICO依然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前进。

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评测下这台最新发布的PICO 4 Ultra。

想看拆解的可以直接去第二部分

一、外观,参数,功能

1.旧瓶装新酒的外观

从上图看到,PICO 4 Ultra的外观与PICO 4最大的区别就是前方新的彩色摄像头和深度摄像头的模组。

具体关于这个光学模组的参数,我们之后再说,接下来再看下其他的地方的对比。

我们可以看到屏幕和镜片模组是一样的。虽然看起来规格一样,但实际屏幕是精挑细选优化过的。

屏幕的亮度相比PICO 4提高了25%。也就是从PICO 4的80nit,提升到最大100nit的亮度。色彩也相应做了出厂校色。

PICO 4实测白图最大亮度

PICO 4 Ultra实测白图最大亮度

可以看到的确提升明显,这对色彩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,毕竟没有足够亮度,谈何色彩

后面看着是一模一样的,但实际暗藏玄机,首先这次电池提升到5700mah电池。

VDLWASHH0209A424052004429X (二维码自动识别)

并且支持了45W的快充。

PICO 4最大充电速度

PICO 4 Ultra最大充电速度

从20W左右提升到了45W以上。这对快速进行补能加长续航的场景非常强力。

但PICO 4 Ultra有一个不同的,就是后枕改了设计,无法通用PICO 4的,这点不同,需要购买配件的同学要注意。

至于其他的像是面罩、头戴、近视镜片完全通用,这倒是省了很多升级的成本。

接下来我们来看手柄的区别,乍看起来,手柄只是去掉了追踪环。但实际细看,手柄可以说完全重新开模的设计。

背面对比会很明显,完全大了一圈,这是因为红外灯环不是完全放弃了,是内置在更大的圆圈里面了。

PICO官方表示,他们在遥控手柄中加入了一个名为Centaur的多模态融合AI算法,这套算法将视觉信息和惯性信息相融合,从而估算出手柄的位置和移动速度信息,视觉信息和惯性信息由头显摄像头和IMU模块以及3-DOF模块等元器件进行数据采集,并通过分析手部特征和手柄移动信息等内容进行预估定位,从而不再需要借助灯环来精确定位,并且还让手柄整体减轻了15g,高度降低了50%。

由此,PICO终于实现了无灯环手柄的高精确定位使用体验,并且由于去掉灯环后,两个遥控手柄也能方便的放入衣物口袋便携外用了,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VR一体机的便携性。

2.参数对比

可以看到差别在手柄灯环,核心处理器XR2 GEN2,12+256G的内存组合,电池容量,3200W彩色双摄,ITOF传感器WIFI7等。

那么这些升级能带来哪些功能点呢?

3.新增功能

首先,3200W像素的摄像头高清的彩色透视画面。实际使用是四合一像素,也有800W像素。并且通过环境感知算法融入虚实结合内容,还可以通过AIGC创造虚拟环境融合。

XR2 GEN2带来的强大算力,可以开启多个窗口,同时之后会更新支持键鼠操作,方便进行工作学习。

同时也更好的实现在MR版本游戏中游玩。

强大的摄像头不止用来看,更可以用来拍,更支持在一体机内部进行剪辑发布,并且兼容苹果的空间视频播放。

在WIFI7和PICO互联的加持下,串流电脑和手机的画面更低延迟集中到你眼前。

二、拆解分析

好,上面这么多功能点,我们来看下内部的升级点。

1.手柄拆解

手柄零件

手柄的部分零件是复用的PICO 4的。

主板造型虽然不同,但手柄主板上面的元器件大体相同。所以我们不做详细分析。

手柄摇杆换了一个型号。其中间的弹簧是负责电容触摸。在此之前,看到这种电容触摸都是一大圈的螺旋弹簧。之所以要大费周章的,定制这款由上市公司致尚科技做的摇杆。是因为之前有反馈,那种大号的弹簧,虽然能保证触摸要求,但用了一阵会有比较大的弹簧声,消费者还以为坏了,实际没有。而且精度可能会提前下降。当然,采用这种方式,触摸的通路变长了,对摇杆装配工艺精度有更高的要求。现在有部分P4U玩家反馈的触摸不太灵敏,是因为手指潮湿了,电容发生变化,通风保持干燥使用可改善这个问题。

另外一个改进是这个侧面按键,从之前的直接磁铁判断按键是否按下,变成了侧面磁铁有行程的感应。

红外LED灯由手柄外圈的一圈10颗,以及手柄尾部的1颗,共11颗组成。相比之前PICO 4的20颗减少了数量,但因为算法的加持,目前反馈手柄追踪并不逊于P4。

2.头盔拆解

上面就是PICO 4 Ultra的升级的核心元器件。我们逐一来看。

(1)散热系统

首先看到这个散热风扇,看起来外观和PICO 4没区别,但实际转速提高了很多,但噪音没怎么提升,这是因为叶片的造型进行了优化。并且风扇的风道也改了,之前有人说PICO 4会吹眼睛,会导致人眼的干涩问题,PICO 4 Ultra就直接吹SOC,让散热提升了30%。把功率释放从9W多提升到12W。

(2)辅助电源

三个电容通过注塑工艺,直接可以方便放在主板上。不需要二次焊接。这三个电容是给整个主板几个用电大户准备的。

之前P4看是电机用的,主板还有2个,这次减少到3个就行,应该是电机优化了,电容用在摄像头和ITOF上。

(3)VST彩色摄像头

PICO 4 Ultra 搭载了一对全彩 RGB 摄像头,采用了仿人眼布局设计,双镜头距离实测大概在 60mm-65mm 左右,该设计能够捕捉到更接近肉眼观看真实世界的视觉效果。

该摄像头的型号为Sony IMX616 传感器,3200W的标称像素,实际使用时是四合一 等效800W像素使用。比PICO 4用的像素多一倍。上述说的彩色透视,MR游戏,空间拍摄,都得益于改传感器的优秀表现。

(4)ITOF传感器

接下来重点是这个ITOF传感器,看上面的丝印OMS,很多人不知道是哪家公司。

但提到欧菲光,大家可能有所耳闻,前几年果链巨头,被折腾的死去活来,现在逐渐恢复,并且在TOF深度传感器布局多年,公司也有非常成熟的ITOF应用技术产品。

那么PICO 4 Ultra这颗ITOF有什么用处,相比quest3的那颗结构光有什么区别?

简单来说,它们都对之前VR用的双目有巨大提升,但都比较受户外阳光影响,结构光成本和算法复杂度相对较高。还有一个不同点。

在相关功耗下,结构光只能探测前方1米左右的保证精度,而TOF能在很远的距离,几十米都有相应的精度,这对于进行较大空间的环境SLAM有巨大的加持。希望PICO使用它做出更好的内容。这个ITOF的成本应该在12刀。

终于来到了主板核心环节,拆开后,发现相对PICO4的主板有所加大。

(5)电源芯片

在右上角,比较明显是这颗Qualcomm PMXR2230B,它应该承担了45W的PD快充输入的功能。

(6)内存芯片

在中间的是镁光的LPDDR5内存,在底下是堆叠256G的UFS 3.1的闪存。

使用的美光的uMCP技术,将LPDDR5内存、UFS闪存整合在一颗芯片内,可大大提升设备的存储密度,节省内部空间、成本、功耗。

(7)SOC芯片

在旁边就是最核心的高通SXR2230P芯片。也就是常说的XR2 GEN2芯片。

高通骁龙 XR2 Gen2 平台,采用了先进的 4 纳米工艺制程。与前代相比,GPU 性能在新平台上提升了 2.5 倍,从而显著提高了 PICO 4 Ultra 在处理视觉和图形图像方面的性能。

据官方介绍,渲染分辨率提升了 62%,从1504X1504提升到1920X1920。这些改进确保了用户在观看高清视频、体验复杂游戏或沉浸在虚拟内容时,能够获得更加细腻、流畅和真实的视觉体验。

看到上面裸漏芯片表面,其采用倒装芯片封装(FCCSP)技术,可以有效提升散热的效率。

(8)WIFI芯片

看完核心,我们来看下射频,上图是高通的WCN7851 WIFI7 和蓝牙5.4芯片.

上面说到的WIFI7 路由器下串流传输延迟仅5ms得益于它。

(9)蓝牙芯片

这是Nordic公司的N52833芯片,它用来与两个手柄进行高速低延迟的无线数据传输。

我们来到主板背面,起初我以为这上面热管,下面是类似手机均热板的东西,实际是屏蔽罩,下面是一系列的电源芯片,主要供电给SOC和内存的,所以是发热大户。

通过导热硅脂传导到头显的镁铝合金中框上,起到最大散热效果。

三、BOM成本分析

好了,看完手柄和主板的成本。我们来结合其他部件,来看看综合的成本。其他部件的成本我直接用总价体现,细分可私信沟通。

这里参考下维深的PICO 4报告。

可以看到主要的成本提升是高通的SOC。XR2 GEN2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巨大的,但芯片组价格提升也是更加巨大。其他部分的涨价不大。在手机行业高通越来越贵人尽皆知,但在VR也是这样。另外PICO还有一个难处。可能真实价格比我估算的还要高。

高通和Meta已经合作快10年,不仅因为量大,可以拉低均价,更因为meta和高通是联合设计,在XR2系列芯片开始研发的时候,Meta就介入一起研发,甚至流片费用也一起承担,所以当最终成品发售后,高通当然会是最优先级出售给META,并且给相对优惠的价格。还有一个是有半年的独占芯片期,这样一来,游戏适配自然也会优先适配META的机器。

反观PICO这边,虽然在字节在收购PICO后,也宣布了和高通合作,进行下一代芯片的开发,但因为加入的晚,优先级只能排在META后面,并且合作的程度也尚未可知,加上PICO 4 Ultra这次的产量很低,这进一步推高了成本,优秀生态问题差距越来越大。而META那边,反而可以用廉价的QUEST3S,进一步推高产能,拉低成本售价。这实在是无解的问题。

四、PICO没有撤退

1. 非消费级的产品定位

看完拆解分析之余,我们来思考下PICO 4 Ultra的产品定位。很多消费者对P4U非常失望。

4299这个价格,性价比太低,不如Quest 3;但从上面的BOM成本算,然后我们去掉追踪器,PICO实际可能就刚好稍微盈利。为什么之前补贴硬件,软件布局生态的路线不行了。很简单,没钱了。

自从字节跳动收购PICO以来,算上收购的90亿,加上持续投入重金,各种统计口径,累计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约200亿左右,可结构不尽人意,根据公开报道,PICO下调了2023年的目标销量规模,相比2022年100万台的目标,2023年只有50万台,缩小幅度达到一半。

经过2022年,23年的尝试。字节跳动慢慢冷静下来,开始采取理性投入的模式,不再进行补贴,以本伤人,不可持久。其实这是一种进步,字节的软件快速迭代节奏,并不适合硬件这种长周期,需要积累的模式。有一句,慢就是快。PICO能慢下来,苦练内功,塞翁失马焉知非福。

2. 回顾过去

我们来回顾下PICO的历史。

2015年PICO由前歌尔高管周宏伟创立,之前他负责PSVR 1的ODM/OEM对接量产工作,从而看到VR的机会。

在此后的数年内,鉴定的走VR一体机路线,产品定位就是全能选手,直到2021年PICO NEO 3发布,PICO已经是国内融资最多、销量最大的VR公司。产品硬件可以直接赶上META QUEST系列,在软件生态方面也初步有所成就。

同年,字节花费90亿人民币巨资收购PICO。那时候元宇宙的概念大火,META的quest系列也突破年销量1000W大关。大家都被这股热潮烫伤。

随之而来就是各种投入,字节的资源可以说是直接撑爆了PICO,团队由不到300人,直接扩充到2000多人。之前PICO NEO3的打卡返现活动,完全不虚的兑现。PICO 4的发布,可以说字节按照自己的最高级资源配置给到PICO。

收购后,财大气粗的字节,直接用钱把游戏生态移植过来,有欧洲开发者说,只需要报价,完全不还价,翻译也不需要自己操心,字节会对接好。 游戏数量从刚收购的不到200,22年底就冲到400,23年冲到500多,现在更是超过700款。

当然这些游戏虽然也有不少大作,但还是大部分是demo级别;而meta quest那边有不少独占的大作,无法购买移植。

但疯狂背后,也是埋下大的祸患

在2019年,扎克伯格说过1000W的一体机销量,是引爆生态的零界点。有了这么多的销量,生态游戏就可以自持,玩家足够多,开发者赚到钱后,就会开始自我循环,从而游戏更多,玩家更多,并且衍生出社交,生产力等工具生态。

然而即便如此Meta累计四年亏损已经超过500亿,接下来可能还得烧更多。而游戏收入方面,累计收益可能就30亿,40多款游戏收入千万美金,100多款收入百万美金。而PICO这边更惨, 有180款游戏收入超过10万元,近50款应用下载量超过10万,而部分平台头部开发者,在PICO的年收入已超过800万元。

既然游戏生态不行,只能换一种打法,在2023年,启用抖音核心团队任利锋,做回字节的老本行,视频。

在那之后,各种演唱会,直播世界杯,各种合作,各种曝光,可以说希望大力出奇迹。

并且在VR社交,做出了轻世界,来对标VRCHAT。

但事与愿违,不止销量没有起色,依然低潮,设备使用留存率非常低,这个时候不得不面对现实。

在之前XR行业都认为,XR已经度过了泡沫破裂低估期,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,可以大展拳脚。但实际目前可能还是在爬升期,按一些人的想法,可能再来一个五年,才能真正到达技术发展成熟期。

随后来到是23年的第一次裁员,岗位主要涉及北京地区的市场和运营。开始将精力集中到直播技术的探索和生态游戏的开发者大赛中,但已经为时已晚。

周宏伟在全员沟通中表示,“今年以来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,在现在看来还不够及时和有效。新业务发展会更聚焦在硬件和核心技术上,其他方面短期内缩小投入。”

这个时候很多人觉得,这事情就这样了,PICO将很快和大部分互联网项目一样,一阵风后,被打得鼻青脸肿,草草下台。

3. 展望未来

但,PICO没有撤退!

他们还是咬着牙,推出了PICO 4 Ultra,从我做硬件的朋友了解到,从PICO 4基础上进行研发PICO 4 Ultra花了3亿多人民币,包括高通的这款新主板加上手柄的定制费就花了1.5亿,ODM工厂量产准备花了1亿,人工支出也要几千万。如果不使用PICO 4 旧瓶装新酒,从零来说做,用新的光学模组,估计需要花费3倍的资金才能研发完成。字节从90亿收购PICO,各方消息说3年烧了100亿人民币,已经没有可能支持另外的100亿烧了,所以现在PICO的首要目标是苟着,开源节流,守正出奇等风来。PICO 4 Ultra产品定位本来就不是普通消费者。

我在B站评论区说P4U的主要产品定位的TO B市场,很多人不以为意,说TO B的人就应该去买苹果微软,再不济是VIVE和大朋之类的常见厂家,没看过PICO啊。

但实际上,PICO创立9年多,深耕国外企业端市场,和几百家公司有合作,这方面是雷打不动的收入。并且可以很好的打磨技术。

OPENXR以及各种引擎的支持,虽然目前看起来不明显,但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,未来能不能看到更多开发者,更多大作上线PICO全看它们。

最近一年,大空间的启动,也是带来一股新风。

今年线下大空间的项目遍地开花,如上海站的《无限 The Infinite》、《秦潮觉醒》、《巴黎舞会》、《数字一大 · 初心之旅》、《生命的纪元》等;北京站的《遥远的邻居》、《唐宫夜宴》、《ALB 山海空间》、《三星堆奇遇》等;深圳与广州站的《登月奇旅》、《贞观之歌》、《金字塔幻象》、《我和蜡笔小新》等;以及重庆、西安、成都等地均登陆了不少项目,与此同时新的项目还在不断更新。

一台企业版本的PICO 要7499,一个大空间最少也要10台。加上其他的企业服务,整个现金流是正向的。只要盈利模式确定,那就是无限制的复制,拉低内容成本,硬件就可以出现持续盈利的情况。

PICO亟需向字节跳动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与创新能力。

在PICO 4 Ultra发布的同时,也创新性的推出了PICO体感追踪器,采用轻量化设计,内置多模态融合追踪方案,底座和主体总重约27g,支持开机自动配对,用户通过佩戴2个腿部追踪器,可实现全身24个骨骼节点的6DoF动作捕捉。官方表示,PICO体感追踪器全身动作捕捉延时约20毫秒,平均位置误差约5厘米,平均角度误差约6度,脚踏识别精准度≥98%,续航超25小时。这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,结合体感追踪器,可以实在人体的全身追踪,这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普通消费者,都是非常高性价比的设备。如果取得成功,那么赚点小钱的同时,能稳住字节的高层。

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,我们相信PICO定能守正出奇,迎接每一个机遇。愿你们在寒冷的冬天中,坚定信念,积蓄力量,度过难关,再次迎来辉煌的春天。未来的旅程充满希望,愿每一次努力都能开花结果,成就更加辉煌的明天!

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