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istrator
Published on 2025-11-04 / 9 Visits
0
0

《什么是GMV?——平台“业绩爆表”的真相》


你看到平台发布数据:
“双11 GMV 再创新高,突破 1 万亿!”

听起来是不是像赚翻了?

但真相是——GMV 爆表≠平台赚钱。

今天,我们来拆穿电商世界里最常被误解的一个指标:GMV(Gross Merchandise Volume)


一、什么是 GMV?

GMV,全称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,直译为——

“商品交易总额” 或 “平台成交总额”。

它代表在一定时间内,用户在平台上下单的商品总金额。

通俗点说:

GMV 就是“买家拍下了多少钱的货”。

不管这单最后是不是退货、付款、发货,很多平台都会先计入 GMV。


二、一个现实案例:淘宝的 GMV 和平台的真实收入

假设某天淘宝商家卖出了以下订单:

商品

数量

单价

小计

连衣裙

1

¥200

¥200

蓝牙耳机

1

¥150

¥150

手机壳

2

¥30

¥60

用户下单总额是 ¥410
即这笔交易的 GMV = 410 元

那淘宝赚了多少?
可能只有 10 元左右(佣金 + 广告抽成),甚至 0 元。

原因是:

  • GMV 属于商家销售额

  • 平台的真实收益,是交易佣金、广告收入、技术服务费等。

所以平台报出“GMV 1 万亿”,只是说:

“用户下单了 1 万亿的商品”,
但这不代表平台就收到了 1 万亿的现金。


三、GMV 怎么算的?(含关键算法)

最通用公式如下:

GMV = 商品单价 × 成交数量

而在不同平台,细节算法会有所不同:

平台类型

GMV 计算逻辑

是否含退款/取消

淘宝、天猫

下单即计入

部分退款仍计入

京东

支付完成后计入

不含退货金额

抖音、小红书

支付金额为准

已退款订单会扣除

拼多多

下单金额计入

退单后自动冲减

👉 所以不同平台的 GMV 不可直接对比
有的平台“下单即计”,看起来 GMV 很漂亮;
但有的平台“支付后算”,更接近真实销售。


四、为什么平台都爱说 GMV?

因为——它“好看”

GMV 不代表盈利,却是最容易制造增长幻觉的数字:

  1. 吸引投资人
    “我们 GMV 年增长 300%!”——资本一听:潜力巨大。

  2. 打造声势
    “双11突破万亿!”——宣传上更有冲击力。

  3. 内部考核
    许多电商、直播机构,主播、BD、运营KPI都与 GMV挂钩。

就像健身房报“会员总数”,不报“来打卡的人”。
GMV 是个能造势、能激励、能融资的数字。

但问题是——
它不代表利润。


五、GMV≠利润:虚胖的增长背后

举几个典型的“GMV陷阱”👇:

⚠️ 案例1:直播间刷单

主播A在一场直播中卖出“GMV破千万”。
实际上大部分订单被退款或是商家自刷单。
结果——

GMV看似炸裂,实际现金流是负数。

⚠️ 案例2:补贴冲GMV

平台通过发券、现金补贴刺激消费。
比如某平台补贴100元卖一件商品,用户只付400,
但GMV仍算原价500。

平台自己赔钱,“成交额”却上去了。

⚠️ 案例3:预售泡沫

“双11”当天很多订单只是“支付定金”,
没付款尾款也照样计入 GMV。

看似火爆,实际部分并未成交。

所以——
GMV 不能直接说明平台健康与否,甚至可能是虚胖的泡沫。


六、那真正衡量平台实力的指标是什么?

除了 GMV,更重要的其实是下面这几个指标👇:

指标

含义

价值

净收入(Net Revenue)

平台真正赚的钱(扣除退货、返现、成本)

衡量盈利能力

订单完成率

成交订单/下单订单

衡量交易真实度

用户复购率

老客户再次购买的比例

衡量长期价值

客单价(AOV)

平均每单金额

衡量客群质量

ROI(投资回报率)

投入产出比

衡量投放效果

👉 GMV 是“热闹的表象”,净利润才是“企业的底气”。


七、为什么你仍需要理解 GMV?

因为在平台经济时代,GMV 是流量转化的风向标

它能反映:

  • 市场规模是否在扩大;

  • 平台的用户粘性与品类爆发力;

  • 商家是否愿意在平台投广告。

但是你要知道——
GMV 只是表面繁荣的一部分,不是终极答案。

就像一个城市的 GDP,不代表每个人都富有;
平台的 GMV,也不代表每个商家都赚钱。


八、总结一句话:

GMV 是成交额,不是利润表。

看懂 GMV,才能看穿平台造势的“虚火”。

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误解,不是数据造假,而是——我们以为数字等于真相。


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