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istrator
Published on 2025-09-11 / 2 Visits
0
0

【影像科普】MRI核磁共振:为什么体内“不能有金属”?——一篇做检查前一定要看的避坑文

做核磁前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“体内不能有金属”。它不是工作人员“较真”,而是物理规律 + 设备安全决定的底线。本文讲透:为什么危险、哪些金属真的不能进、哪些其实可以、做检查前怎么自检、带什么证明、被拒怎么办。转给家人收藏。


一、先打底:MRI在“干什么”?

MRI 用强磁场(常见 1.5T/3T)+ 射频(RF)脉冲 + 梯度磁场让体内氢原子“共振”,再把回波信号重建成图像。
关键点:磁场是一直在的,而且很强——家里的冰箱贴级别在它面前不值一提。


二、为什么“金属+MRI”会危险?三大物理风险

  1. 吸引与旋转(位移/扭矩)

    • 铁磁性金属(铁、镍、钴及其部分合金)会被强磁场猛烈吸过去或被扭转。

    • 体内植入一旦被拉动/旋转,可能撕裂血管或组织(如旧式颅内动脉瘤夹)。

  2. 发热与灼伤(RF加热)

    • 金属可成为天线,吸收射频能量→局部温升,轻则热感/皮肤烫伤,重则组织损伤。

    • 长导线/回路(心脏起搏器电极、耳机线、监护线圈)尤其危险。

  3. 电磁干扰(失灵/误动作)

    • 起搏器、除颤器、胰岛素泵、神经刺激器等电子植入物可能受磁场干扰或损坏

    • MRI 的梯度磁场快速变化会在导体内感生电流,引发不良反应或设备误触发。

另外,金属还会造成图像伪影(黑影/扭曲),影响诊断。


三、并不是“所有金属都不行”——认清三种标识

医疗器械按 MRI 相容性会标注(包装/说明书/植入卡):

  • MR Safe(MRI安全):在规定条件下完全安全(通常非金属或非导电材料)。

  • MR Conditional(MRI有条件安全)在特定磁场强度/体位/扫描参数下可做。临床最常见。

  • MR Unsafe(MRI禁用)严禁进入磁场或扫描。

👉 “能不能做”不是看材质名字,而是看厂家给的“MR 条件”。没标注=默认不安全,需进一步核实。


四、常见“不能进/需高度谨慎”的清单

若存在下列情况,请如实申报并按医院流程评估。

  • 心脏起搏器/ICD:仅少数为MR Conditional,且需心内科+放射科联合流程(专用监护/编程/机型白名单)。

  • 旧式颅内动脉瘤夹(早期钢夹):可能被磁化,风险极高。新型钛合金夹多为条件安全,必须看证明。

  • 耳蜗植入体/中耳植入:许多带强磁体,未取下或未切换特定模式前禁扫

  • 胰岛素泵、可穿戴药泵、神经刺激器:多为MR Unsafe/Conditional,严格按说明书执行。

  • 眼内/体内游离金属碎片(焊工、车床工高危):先做眼片筛查,防止移动致伤。

  • 药贴/化妆:含金属箔底/微量金属颗粒透皮贴剂睫毛膏/眼影/纹身可能致灼伤或伪影(详见下文)。


五、哪些“常见金属”反而多数情况下能做?

  • 正畸托槽/牙冠/种植体:大多为钛合金/陶瓷非铁磁,一般可以做,但头颈部图像可能伪影。

  • 骨科内固定(钢板、螺钉、髓内钉、关节假体)

    • 多为钛合金/316L不锈钢,植入稳固后通常可做

    • 扫描部位临近时需用金属伪影抑制序列,并关注发热风险(遵守扫描参数)。

  • 胆道/血管支架:多数新款为MR Conditional,需看磁场强度限制(如≤3T)与植入后等待期

  • 避孕环(IUD):多数可做,但铜环在盆腔 MRI 可能有伪影,术者会评估。

关键:带上植入物“身份证”(器械卡/出院小结/型号)供核验


六、为什么“头孢能不能喝酒”你记得牢,“MRI前要‘断金属’”更要严格?

因为 MRI 的强磁是持续在场的,一把小剪刀/氧气瓶都可能成为飞射物(“炮弹效应”)。
对体内金属而言,扭矩+发热+干扰是看不见的危险,一旦发生来不及补救。所以宁可多问一句,也不要“试试”


七、做 MRI 前自检表(打印保存)

1. 身上取出

  • 金属眼镜、发夹、项链、耳环、穿刺饰品、钥匙、硬币、卡片、手机、手表、磁疗贴、加热内衣电线、发热暖贴(含金属粉末)。

  • 假睫毛、亮片化妆、带金属纤维运动服。

2. 皮肤/衣物

  • 药贴:是否有尼古丁/止痛贴?有金属底箔必须撕掉并告知。

  • 纹身/纹眉:新近纹身墨水可能含金属,早期慎扫/先评估

3. 体内植入/既往手术(逐项勾选并带证明

  • 起搏器/ICD、耳蜗、刺激器、胰岛素泵/Port、血管/胆道/食管支架、骨科内固定、颅内夹、眼内异物史等。

  • 不能提供证据的植入物 → 先拍片/联系医院核验


八、被告知“暂时不能做”,怎么办?

  • 要结果,不要猜:请医生写明限制原因所需材料(器械型号、说明书、MR 条件)。

  • 找厂家/留置医院植入卡/合格证/IFU说明(有“MR Conditional”参数者,带来即可)。

  • 替代检查:超声/CT/增强CT/低场MRI 或延后至植入稳定期后评估。

  • 特殊机型流程:部分“MR Conditional 起搏器/ICD”可在心内科设定特定模式并全程监护完成 MRI(仅限具备条件的机构)。


九、关于“化妆、纹身、贴片、指甲”的细节

  • 化妆/防晒/染发:部分含铁氧体/金属粉,面部/头皮 MRI 可能发热/刺痛与伪影,当天尽量素颜

  • 纹身:老式墨水金属含量更高,部位在扫描区域内时提前告知;必要时降功率/缩小范围或改期。

  • 贴片:透皮药贴若有铝箔背衬必须取下;尼古丁贴、止痛贴常见。

  • 美甲:金属粉饰面可能轻微发热,建议摘除金属配件


十、给家人的“就诊沟通模板”

“医生,我(家人)体内有 ××型号的支架/内固定,这是植入卡/说明书。是否 MR Conditional?在 1.5T 还是 3T 可扫?需要等待期/体位限制吗?若不能做 MRI,可否改 CT/超声 或延后再评估?”


十一、误区 TOP8(逐条纠正)

  1. “所有金属都绝对不能做 MRI” ❌:许多钛合金/标注 MR Conditional 的植入是可做的。

  2. “我这只是小金属,问题不大” ❌:小金属=大风险(眼内碎屑最可怕)。

  3. “有护士查过就万事大吉” ❌:本人如实申报才是第一责任。

  4. “3T 比 1.5T只是更清楚” ❌:磁场更强风险更大,许多器械只允许在1.5T 条件下扫描。

  5. “贴个止痛贴不算金属” ❌:很多有金属底箔,可灼伤。

  6. “纹身都没事” ❌:位置/墨水不同,存在发热与伪影可能。

  7. “牙套一定不行” ❌:多可做,但可能影响头颈图像。

  8. “起搏器做不了 MRI” ❌:部分MR Conditional 起搏器可在专科监护+编程下完成。


总结

MRI 的强磁场对铁磁性/导电结构有三重威胁:拉扯扭矩、RF发热、电磁干扰
判断能不能做,看“MR 安全等级与条件”而非“材质想当然”;做足申报、带齐证明、听从流程,才能既安全又拍得清楚

免责声明:本文为大众科普,不替代医生评估。是否可行 MRI、在何种磁场强度/参数下进行、是否需改用其他影像学检查,请以放射科/相关专科的书面评估为准。

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