⚠️ 声明: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与健康常识分享,不构成诊疗意见,不能替代医生处方与指导。如需检查或治疗,请务必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师。
一、什么是介入放射学?
介入放射学(Interventional Radiology,IR) 是在 影像设备(X光、CT、超声)引导下,通过细针、导管等器械,直接进入人体病灶或血管进行 微创诊断与治疗 的学科。
📌 简单理解:
普通影像学 → “拍照片,看问题”
介入放射学 → “带着工具进去,边看边解决问题”
二、常见的介入诊断与治疗
血管性介入
血管造影(Angiography):明确血管狭窄、动脉瘤
血管成形术/支架植入:用于动脉狭窄、冠心病
栓塞治疗:阻断肿瘤血供或止血(如子宫肌瘤、消化道出血)
非血管性介入
穿刺活检:在影像引导下获取组织样本
引流术:治疗脓肿、胆道梗阻、肾积水
消融术:通过射频、微波等手段“烧掉”肿瘤组织
肿瘤介入
动脉化疗栓塞(TACE):用于肝癌等
局部药物注射、放射性粒子植入
三、介入放射学的优势
✅ 微创:创口仅为针眼大小,创伤小
✅ 精准:在影像引导下直达病灶
✅ 恢复快:住院时间短,患者痛苦少
✅ 可替代部分手术:降低手术风险
四、介入放射学的局限与风险
❌ 需要影像设备与专业团队:并非所有医院都有条件
❌ 存在出血、感染、穿孔风险:但远低于传统手术
❌ 部分疾病不能完全治愈:如晚期肿瘤,多为姑息治疗
❌ 费用较高:根据项目不同,约 3000~30000 元不等
五、检查/治疗前的准备事项
完善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肝肾功能检查
确认无严重出血倾向
术前需禁食 4–6 小时
有过敏史(如碘造影剂过敏)需提前告知医生
六、小结
介入放射学被誉为医学领域的 “第三把刀”(外科刀、内窥镜刀、介入刀)。
它通过 影像导航+微创操作,实现了从单纯“诊断”到“治疗”的跨越。
在 血管病、肿瘤、感染引流、活检 等方面,介入放射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为患者带来创伤更小、恢复更快的治疗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