⚠️ 声明: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与健康常识分享,不构成诊疗意见,不能替代医生处方与指导。如需检查或治疗,请务必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师。
一、什么是 PET-CT?
PET-CT(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-计算机断层扫描) 是 核医学+影像学 的结合。
PET(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):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(常用 ^18F-葡萄糖),观察组织代谢活性。
CT: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。
📌 简单理解:
PET-CT = “看功能的 PET” + “看结构的 CT”
它既能看到病灶长在哪儿,又能知道它“活不活跃”。
二、PET-CT 的常见应用
肿瘤学
肿瘤早期筛查
良恶性病变鉴别
肿瘤分期、疗效评估、复发监测
神经系统
癫痫病灶定位
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辅助诊断
心血管系统
评估心肌缺血与心肌活性
心脏移植术前评估
三、PET-CT 的优势
✅ 全身扫描:一次检查可覆盖全身,发现隐匿病灶
✅ 早期发现:代谢异常可早于解剖变化显现
✅ 精准分期:常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随访
✅ 功能+结构结合:比单独 CT 或 PET 更直观
四、PET-CT 的局限与风险
❌ 费用昂贵:一般在 6000~12000 元,因医院和项目不同差异较大
❌ 放射性:虽然剂量较低,但仍存在一定辐射,不宜频繁重复
❌ 特异性不足:炎症、感染也可能表现为代谢活跃,容易干扰判断
❌ 检查时间长:通常需要 2~3 小时,包括注射、等待和扫描过程
五、检查前注意事项
饮食准备:检查前需禁食 6 小时以上,保持血糖稳定
避免剧烈活动:运动会增加肌肉代谢,影响图像质量
放射性药物:注射后需安静休息,等待示踪剂分布
检查后注意:多喝水、勤排尿,加速放射性药物排泄
六、适合与不适合人群
适合:肿瘤患者分期、疑难病灶定位、复发监测
不适合: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
七、小结
PET-CT 就像一部 全身肿瘤的“扫描雷达”,不仅能告诉医生“病灶在哪”,还能揭示“病灶有多活跃”。
它在 肿瘤学、神经病学、心血管病学 中具有重要价值,是高端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工具。
不过,由于 费用高、存在放射性、并非适合所有人,医生通常会在明确需要时才建议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