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入坑 NAS 之后,你大概率遇到过这个灵魂问题:
“共享文件到底用 SMB 还是 NFS?
哪个更快?哪个更适合看电影?手机/电脑/电视能不能都用?”
一边是 Windows 从小用到大的网络共享(SMB),
一边是各种大神口碑爆棚的“性能利器”(NFS),
再加上群晖、威联通、UNRAID、TrueNAS 里菜单一大堆协议选项,
很多人最后的选择是——随便点一个,能连上就行 😅
但协议选错,轻则体验不爽,重则看片一卡一卡、家里人疯狂来问“你这什么破 NAS”。
这篇文章我们就用家用视角,把 SMB 和 NFS 讲清楚,并给出可以直接照抄的推荐方案。

一、先搞清楚:SMB 和 NFS 各是什么“语言”?
1️⃣ SMB:Windows 世界的“母语”
SMB 全称 Server Message Block,是微软主导的网络文件共享协议。
在资源管理器里输入
\\192.168.x.x或\\NAS名称映射成一个网络盘符
Z:双击、拖拽、右键,跟本地盘几乎一模一样
这些背后走的就是 SMB 协议。
特点:
Windows 原生支持(无缝体验)
macOS / Linux 也能用
手机、平板、电视大多都有 SMB 客户端
权限、账号、密码、共享控制都比较完善
可以理解为:“给人用的文件共享协议”。


2️⃣ NFS:Linux / 播放器世界的“原生口音”
NFS 全称 Network File System,起源于 UNIX / Linux 生态。
在 Linux 里,把 NAS 某个共享目录挂载到系统里,就像多了一块本地磁盘,这种玩法最典型的就是 NFS。
特点:
Linux / 类 UNIX 系统原生支持
媒体播放器(Kodi 等)、Docker、Jellyfin 等经常推荐用 NFS
协议轻量、开销小,适合高性能场景
可以理解为:“给系统/服务用的文件系统协议”。
二、SMB vs NFS:5 个维度的核心差异
✅ 1. 性能与资源占用
NFS 的优势:
协议简单,额外开销小
在 Linux / 播放器环境下,大文件连续读取性能往往更好
NAS CPU 占用更低,更适合 4K/蓝光原盘、Docker 等持续读写场景
SMB 的特点:
功能丰富(权限、加密、锁定等),但这些功能也意味着更多开销
在 Windows 上表现不错,但在某些 macOS / Linux 版本下会出现
速度波动
小文件很多时性能不稳定
开了 SMB3 加密后 NAS CPU 压力会上去
👉 简单总结:
在同等条件下,NFS 通常比 SMB“更轻、更快、更省 CPU”,尤其是在影音库和 Linux 服务场景里。
✅ 2. 兼容性:谁能直接用?用得爽不爽?
SMB:
Windows:原生、完美 ✔✔✔
macOS:支持良好,Finder 直接连
Linux:需要配置但没问题
安卓 / iOS:大量文件管理器、播放器内置 SMB
电视盒子 / 智能电视:常见播放器基本都有 SMB 选项
NFS:
Linux / Docker / 媒体服务器:天然适配,挂载优雅
播放器(比如 Kodi、部分高阶媒体盒子):强烈推荐用 NFS 挂影视库
Windows:需要额外开启 NFS 客户端功能,体验偏“专业向”,不太适合普通用户
👉 简单总结:
家里设备种类多、家人都要用 → SMB 兼容性更友好。
NFS 更像是“给你那几台专用设备(播放器、服务器)开的高速通道”。
✅ 3. 安全性与访问控制
SMB:
用户名 + 密码登录
明确的用户/组权限控制(ACL)
SMB3 支持加密,可以防止 LAN 内包被抓
更适合“多人共享 + 权限分级”的家庭/小团队环境
NFS:
传统上通过 IP + UID/GID 控制访问
默认假设在可信局域网内使用
要做强安全(例如 Kerberos)配置会比较复杂,超出家用范畴
👉 在普通家庭 LAN 里,两者都够安全;
但是:
如果你要给不同家人分权限、限制访问范围,那 SMB 更好控制。
✅ 4. 使用体验:谁更“像一个正常的盘”?
SMB:
映射网络驱动器后,像多了一个
Z:盘Windows 下右键、拖拽、属性、复制粘贴都极其自然
Office 保存、PS 打开、视频导入剪辑软件都不需要“特殊姿势”
对于不折腾的人来说:“就是一块远程硬盘”
NFS:
在系统角度看更像是“挂了一块远程分区”
对于 Docker / 服务端 / 播放器非常好使
对普通用户不够直观:它看不到“网络位置”,只看到本地某个路径
👉 结论:
给非技术用户用 → SMB;
给服务 / 播放器 / Linux 任务用 → NFS。
✅ 5. 配置难度与可玩性
SMB:
群晖 / 威联通 / 各种 NAS 系统里勾选就能用
用户、权限、共享目录配置都在 Web 界面解决
NFS:
NAS 端勾选 + 配 export 规则
客户端(尤其 Linux/Docker)那边要会一点挂载命令或 fstab 写法
如果你愿意折腾,NFS 会给你更多性能和“玩服务”的乐趣;
如果你只是想“像用网盘一样用 NAS”,SMB 更省心。

三、家用 NAS 场景:到底用哪个协议更合适?
我们不讲空话,直接按典型家用场景帮你选:
🎬 场景 1:电视盒子 / 播放器看 4K 电影
使用主体:电视盒子、智能电视、影音播放机、Kodi、Jellyfin 客户端等
文件特点:大码率 4K、蓝光原盘、Dolby Vision、HDR 等
✅ 推荐:优先用 NFS,SMB 作为备选
理由:
影音播放本质就是连续大文件读取,NFS 这一块优势明显
很多媒体播放器的官方文档都建议 NFS 挂载,更稳定、更不容易卡顿
NAS 资源占用低,后台下载、后台转码的压力更小
💻 场景 2:家里 Windows 电脑访问 NAS(办公 / 存资料)
使用主体:你和家人平时用的笔记本、台式机
文件特点:文档、压缩包、工程项目、轻度影音
✅ 推荐:SMB 必开,而且是主力
理由:
Windows 下 SMB 体验是“原生 + 无脑 + 稳定”的
映射盘符之后,任何软件都当本地盘使用
权限管理方便,给不同人开不同目录完全没压力
出现问题也好排查:登录账号、共享名都很直观
📱 场景 3:手机、iPad 备份照片 / 存资料
使用方式一般是:
群晖 Photos / 威联通 Qfile / 其他 NAS 官方 APP
或第三方文件管理器 / 照片备份工具
✅ 推荐:主要走 SMB
理由:
移动端 APP 对 SMB 支持度高
拍照备份涉及大量小文件,SMB 在应用层处理上更成熟
权限 + 账号控制方便,避免整个 NAS 暴露出去
🐳 场景 4:Docker、下载器、媒体服务挂载 NAS 目录
例如:
在 NAS 或旁路服务器上跑 Docker
容器里跑 Jellyfin / Emby / qBittorrent / Aria2 等服务
把 NAS 目录挂进去当数据盘
✅ 推荐:优先用 NFS
理由:
Linux/Docker 世界就是为 NFS 长大的
容器挂载 NFS 当数据卷,读写稳定、性能可预期
非常适合“后台默默跑但一直要读写”的服务
🍎 场景 5:家里 Mac 用户较多
macOS 对 SMB 的支持整体不错
NFS 也能用,但更多要跑命令行/自己写挂载脚本
✅ 推荐:SMB 为主,NFS 只给特定高性能场景用

四、真正专业的家用方案:不是二选一,而是“分工协作”
很多人一上来就问:
“我家 NAS 是不是只能选一个协议?”
答案是:完全没必要只选一个。
真正“玩明白”的家庭 NAS,几乎都是:SMB + NFS 同时开启,按用途来分工。
一个典型的“高水平家用 NAS 配置”示例:
🔹 SMB 共享(给人用):
share-docs:家庭文档、账本、工作资料share-photo:手机照片/视频备份目录share-public:家人公共下载区
🔹 NFS 共享(给服务用):
/volume1/movie:影视库,Jellyfin / Kodi / 电视盒子挂 NFS/volume1/docker-data:Docker 数据卷/volume1/download:BT / PT / 离线下载器的数据目录
这种做法的好处是:
家人体验简单:只教他们用 SMB 就够了
服务端性能拉满:NFS 把影视、下载等高带宽场景兜住
你自己排错、维护起来更清晰:谁用 SMB、谁用 NFS,一目了然

五、常见坑点:很多人就是栽在这里
❌ 1. 为“追求性能”,强迫所有设备都用 NFS
→ Windows 下 NFS 配置复杂、体验并不比 SMB 好,家人会被你搞到崩溃。
❌ 2. 图省事,所有共享都启用匿名访问
→ 家里设备一多,误删、乱动、误操作的概率大幅上升,后悔都来不及。
❌ 3. 把 SMB / NFS 端口直接暴露到公网
→ 极不推荐!
远程访问一定要走:VPN、ZeroTier、官方 QuickConnect / myQNAPcloud 等安全通道。
❌ 4. 把整个 NAS 当“硬盘大杂烩”乱放
→ 协议再好,目录结构不规划,也是灾难。建议至少按:文档/照片/影音/下载/备份 分卷或分文件夹规划清楚。
六、一句话总结:家用 NAS 协议选择公式
📌 人:电脑、手机、家人共享 → SMB 为主,兼容性最好、体验最顺;
📌 服务:Docker、媒体服务器、播放器 → NFS 为主,性能更好、更省资源。
不要再纠结“SMB 和 NFS 哪个更好”,
真正成熟的答案是:
把对的人放到 SMB 上,把对的服务放到 NFS 上,
让 NAS 在家里既好用,又好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