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istrator
Published on 2025-07-14 / 1 Visits
0
0

《别再喊信息化了,你真的知道它是什么吗?》


✳️ 这不是“装几台电脑”的事,也不是“搞个OA系统”就算信息化
✳️ 尤其在国央企和涉密单位,如果还把信息化等同于“IT建设”,你可能正在走一条成本高、效率低、还容易出事的老路!


一、背景:信息化为何如此重要,但又如此模糊?

过去二十年,很多单位一直在“推进信息化”:建网站、做系统、买服务器、招投标……

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:

  • 部门领导说:“我们信息化不错的,上线了ERP、OA。”

  • 一线员工吐槽:“系统卡得要死,审批还是微信催。”

  • 安全部门担心:“涉密资料不知道在哪个U盘里飞来飞去。”

  • 财务发现:“有了系统,项目还是该超支超支。”

这不是信息化无用,而是信息化被误解为“上线等于完成”,却忽略了它的核心目的:用信息流重塑业务流,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、安全能力与决策水平。


二、信息化的真正需求是什么?

对于国央企与涉密单位来说,信息化的核心使命包括:

对业务:

  • 替代人力手工流程

  • 让“信息驱动”取代“人催人跑”

  • 保证流程可控、数据可查、记录可追

对管理:

  • 实现跨系统协同(人事+财务+项目+采购一体化)

  • 打通组织壁垒,消除信息孤岛

  • 提供决策支持数据(不再靠Excel汇总)

对安全与监管:

  • 分密级的数据存储与传输

  • 日志可审计、操作可追溯

  • 符合《密码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《等保2.0》《分保标准》等法规要求


三、信息化≠装系统,它落地要“三步走”

第一步:数字基础设施建设(地基)

  • 内外网分离、专网隔离部署

  • 涉密/非涉密环境并存规划

  • 国产化适配(如鲲鹏、麒麟、金仓等)

👉 关键词:网络、计算、存储、安全四大件


第二步:业务系统线上化(框架)

  • 构建统一门户平台,梳理核心业务流

  • 系统集成打通:如OA系统连接项目平台、合同审批平台、预算管理平台

  • 支持多级审批、流程驱动、消息提醒

👉 关键词:流程再造、角色权限、安全审批链


第三步:数据治理与分析(升华)

  • 主数据建设:统一人、项目、组织、客户编码

  • 数据中台:业务数据沉淀为分析资源

  • 可视化驾驶舱:从“报表导出”进化为“预警预测”

👉 关键词:数据可信、指标一致、图表清晰、决策有据


四、国央企&涉密单位的“信息化陷阱”与应对建议

常见问题

应对建议

项目割裂、重复建设

制定单位级“信息化蓝图”,统筹顶层设计

安全管不住、越权操作多

强化统一身份认证+操作留痕+访问控制

每个系统都说“我是主系统”

建立主数据+中台标准体系

软件选型盲目、重功能轻适配

优先国产化适配+场景适配+可持续维护性


五、案例参考:某军工单位的信息化实践

某涉密研究所信息化原来由多个承建商各自为政,导致“OA不能审批合同”“采购系统和财务系统两个价格”。
后期在集团指导下统一规划信息化蓝图,通过“门户 + 流程引擎 + 主数据 + 安全平台”组合方式完成了:

  • 工作流跨系统走通:一个系统发起,多个系统执行与追踪

  • 涉密内网独立部署,系统接入审查+国产软硬件统一

  • 项目+合同+人员+预算打通,形成“一个项目一本账”

→ 成本降低30%,审批时效缩短60%,安全合规性100%覆盖。


总结:信息化是一项“长期主义工程”

它不是买几个系统、配几台设备那么简单,而是需要:

  • 战略层:高层决心,规划优先

  • 执行层:跨部门协同,制度配套

  • 技术层:适配、集成、安全并重

  • 运维层:稳定、透明、持续优化


如果你是:

  • 国央企/涉密单位的信息化负责人

  • 正在推进“平台整合”“流程再造”的管理者

  • 希望将信息化转化为“组织能力”的业务骨干

👉 这篇文章值得你收藏、转发、用于汇报与规划!


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