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不是“百科抄书”,而是能真正指导你少走弯路、减少副作用、避开抗药性的实操指南。遇到发热、嗓子痛、咳嗽、拉肚子、伤口化脓……到底该不该用抗生素?用哪一类?吃几天?本文讲透。
一、先把概念说清:抗生素 ≠ 退烧药 ≠ 抗病毒药
抗生素(antibiotics):对细菌有效的药物(含“抗菌药”广义概念)。
对什么有用:细菌性咽扁桃体炎、化脓性皮肤感染、细菌性肺炎、尿路感染、细菌性中耳炎、细菌性伤口感染、部分细菌性腹泻等。
对什么没用: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、流感、新冠、诺如病毒腹泻、过敏性鼻炎等。吃了只会添副作用和耐药性。
一句话:细菌才是靶子,不是所有“发烧咳嗽”都需要它。
二、抗生素是怎么“干活”的?(用图景记忆)
可以把细菌想成一座小工厂,抗生素就是去“断电/卡机器”的:
破坏细胞壁(墙被拆):青霉素类、头孢类。
封堵蛋白质装配线:大环内酯类(阿奇霉素)、四环素类(多西环素)、氨基糖苷类(阿米卡星)。
卡住DNA复制:氟喹诺酮类(左氧氟沙星、莫西沙星)。
干扰代谢:甲氧苄啶/磺胺类等。
不同“断点”,对应不同的适应症与禁忌。
三、为什么医生常说要“做培养/快检/CRP/降钙素原”?
目的:判断是不是细菌、是哪种细菌、对哪类药敏感,从而精准用药。
经验用药:在危重/典型细菌感染时,会先按指南经验性覆盖,随后根据培养结果“去升级/去合并”(抗菌药管理的关键)。
四、最常见的“该用/不该用”清单(实操版)
可能需要(医生常会考虑抗生素):
明确细菌性肺炎;化脓性扁桃体炎并细菌学证据;
伴脓性分泌物且全身症状明显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;
尿频尿急尿痛 + 尿检白细胞/亚硝酸盐阳性;
伤口红肿热痛、流脓;牙源性感染蔓延;
术后/免疫抑制状态下出现细菌感染征象。
一般不需要(抗生素无效或弊大于利):
普通感冒、单纯发热、清水样流涕、干咳初期、多数病毒性咽炎/胃肠炎;
过敏性/血管运动性鼻炎;
无细菌证据的“咽喉痛+低热”。
家用判断的底线:别把“发烧”与“要抗生素”划等号。退烧对症 ≠ 抗感染。
五、怎么用才是“正确姿势”?——五条铁律
遵医嘱、足量足疗程:多数社区感染需 5–7 天;链球菌性咽炎可 10 天;尿路感染简单者 3–5 天(按药不同)。别擅自提前停药,残余细菌容易反扑并选育耐药菌。
对症 + 对因:抗生素只是“对因”,同时做好退烧、补液、止痛、引流/处理病灶。
能口服不输液:有同等证据时优先口服,减少静脉并发症。
单药优先,合并有依据:乱“叠罗汉”只会加副作用和耐药压力。
根据复查结果调整:培养/影像/化验改善 → 及时去升级/去合并/缩短疗程。
六、常见大类与典型场景(“能记住三点就够了”)
表格是方向感,不是处方。实际选择要看部位、病原、过敏史、并用药、肝肾功能。
七、禁忌与高风险人群(要点到位)
已知严重过敏史(尤其青霉素/头孢类)。若曾出现过敏性休克/严重皮疹,必须如实告知并佩戴过敏卡。
妊娠/哺乳:避免喹诺酮、四环素等;首选安全谱(如部分头孢/青霉素类,按医嘱)。
儿童:避免喹诺酮/四环素(影响软骨/牙齿)。
老年、肝肾功能不全:很多药需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,并监测肝酶/肌酐。
心律失常/QT延长:谨慎用大环内酯、喹诺酮;必要时做心电图与药物相互作用评估。
G6PD缺乏:避免某些氧化性药物组合(医生会评估)。
八、相互作用与“千万别一起”的组合
阿奇霉素/克拉霉素 × 他汀/华法林/胺碘酮:可能增毒或影响凝血/心律,需要药师/医生评估与监测 INR 或心电图。
甲硝唑 × 酒精:禁酒至少至停药后 48–72小时。
喹诺酮 × 含金属离子(钙镁铁铝):会降低吸收,与奶/补钙/胃药至少间隔 2–4小时。
广谱抗生素 × 口服避孕药:个别药可降低避孕效果,短期加用屏障法更稳妥。
九、副作用来了怎么办?(出现这些要联系医生)
严重过敏:呼吸困难、喉头水肿、全身荨麻疹、晕厥——急救就医。
持续性腹泻/水样便(尤其在或用药后):警惕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。
肌腱疼痛/关节突然痛(喹诺酮相关)—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皮肤/眼睛发黄、茶色尿:可能药物性肝损伤。
心悸/胸闷/晕厥感:警惕心律问题。
一般的轻度恶心、轻腹泻、味觉改变可观察,但持续/加重必须复诊。
十、十个“血泪误区”(避坑清单)
发烧=用抗生素 ❌
今天好点就停 ❌ → 需完成疗程
头孢过敏就所有抗生素都不行 ❌(交叉有规律,医生会判定)
输液比口服厉害 ❌(证据优先)
越广谱越好 ❌(耐药与副反应更多)
家里常备两三种自己换着吃 ❌
和牛奶/补钙一起吞 ❌(某些药吸收差)
酒精消毒≠能喝酒 ❌(甲硝唑类禁酒)
益生菌能“防一切拉肚子” ❌(有限证据,别替代就医)
网络“神医”推荐通用神方 ❌(个体差异与禁忌被忽视)
十一、家庭“用药前”三问(打印贴家里)
确定是细菌吗? 有没有化脓/脓性分泌物、评估指标(CRP/PCT)、细菌培养?
有没有禁忌与相互作用? 过敏史、正在用的慢病药、是否妊娠/肝肾问题?
剂量与疗程清楚吗? 何时复查?若 48–72 小时无改善怎么办?
十二、给家人的“就诊沟通模板”
“医生,我(家人)发热第3天,白天 38.5℃、咽痛加重,有/无脓性痰。这里是我最近的用药清单(含慢病药),没有/曾有青霉素过敏。需要做哪些检查判断是否细菌感染?如果用药,剂量、疗程、复诊点是什么?有什么不可与之同服的药或食物?”
结语:抗生素的“用与不用”,决定了明天的疗效
不乱用,是为了今天少副作用;用对、用足,是为了明天不耐药。
把这篇发给家人:先判断,再用药;先问三问,再开口服;有复查点,才能安心。
说明:本文为大众健康科普,不替代专业诊疗。若有基础病、妊娠、肝肾功能异常或出现“警示症状”,请及时线下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