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istrator
Published on 2025-10-19 / 2 Visits
0
0

【结构的循环①】纸上帝国:当“总体设计”成了脱离现实的幻觉

“结构的循环”= 问题的根源不是个人,而是结构

我们在前面六篇《制度的阴影》里写的那些——

  • 权力滥用但合法,

  • 流程合规却冷漠,

  • 会议热闹但无效,

  • 精神模糊却万能,

  • 责任分散到蒸发,

  • 聪明人都沉默……

这些表面看起来是人的问题:懒惰、推诿、怕事。
但实际上,是结构设计本身鼓励了这种行为模式。

在这样的体系里:

  • 说真话没有激励;

  • 做实事风险更大;

  • 不出错才是安全;

  • 汇报比行动更重要。

所以人们被结构驯化,久而久之——
坏结构制造坏结果,坏结果又反过来维护坏结构。
这就叫“结构的循环”。


他们口口声声讲“顶层设计”,
却从未踩过一块地砖。

他们喜欢在图纸上建世界,
却从不在现实里修漏洞。

他们是“总体设计师”,
但他们设计的一切,
都活在 PPT 里。


一|“总体设计”:一个神圣又空洞的名号

在无数项目的汇报材料中,“总体设计”这四个字自带光环。
它代表着“宏观思维”“战略引领”“体系规划”,
代表着一种高于技术、超越实践的“智慧”。

可真正懂的人都知道——

“总体设计”往往只存在于文档、方案和会议纪要里。

那些自称“总体设计师”的人,
有的不会建模,不懂接口,不下现场,
但擅长引用“标准”“架构”“参考体系”。

他们最熟悉的,是PPT的配色模板;
最陌生的,是机房的温度和设备的噪音。

⚙️ 他们设计的是理想国,
却让现实的人去修补废墟。


二|幻觉的诞生:当设计脱离落地

他们的设计宏大到可以上天:
“一体化平台”“全域数据中心”“统一资源池”“多维协同机制”……
每个词都闪闪发光。

但当项目落地时,才发现:

  • 模块不兼容,接口互斥;

  • 系统部署不了,环境不匹配;

  • 文档没更新,现场无人懂。

💬 他们的“总体”,是一本厚厚的方案书,
而不是一个能启动的系统。

现场同事调侃:
“总体的设计永远正确,只是现实太落后。”
于是问题不在设计,而在别人。

——落地的是乙方,
——背锅的是实施,
——留名的是总体。


三|“主任设计师”:他们不做事,只指挥

他们最擅长的是开会。
每周评审、方案审定、架构协调会。
他们不需要动手,只需发表“战略意见”:

“逻辑是对的,但要再升维思考。”
“接口不够抽象,要体系化。”
“这里要体现顶层设计思路。”

于是,真正在写代码的人成了工具人;
真正在做系统的人成了背锅侠。

🧊 “主任设计师”的权威来自不干活,
因为一旦干活,权威就会崩塌。

他们像漂浮在空中的指挥家,
手里没有乐谱,却能要求乐队“更有感觉”。


四|乙方写设计,总体签名字

最讽刺的环节在于:
所谓的“总体设计文件”,往往是乙方写的。

乙方画架构图,乙方写功能定义,乙方调接口,乙方给出建议。
总体设计师做的事,是“统筹协调”“审定把关”“总体签发”。

然后项目一上线,出现bug,
他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说:

“设计没问题,是实施不到位。”

等实施部门修完漏洞,他们再复盘:

“应加强总体设计的指导地位。”

——于是又立项一个“优化版总体设计”。
循环继续。

💬 “他们不是解决问题,
而是设计新的问题框架。”


五|“纸上帝国”的后果:无法维护的系统

最终,系统上线——
纸面上完美,现场上灾难。

  • 文档脱节、接口缺失;

  • 数据不通、功能冗余;

  • 维护成本高、责任难分;

  • 一旦人员流动,没人能接手。

但总体设计师依旧能写总结报告:

“本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先进、架构清晰,后续可持续优化。”

他们的语言像避险装置,
能让所有失败显得“符合预期”。

⚖️ 他们不是在建设系统,
而是在维护形象。


六|真正的总体设计,不在会议室

真正的总体设计师,不在汇报中存在。
他们懂理论,也懂现场;
懂标准,也懂泥土。

他们会问:

  • “这能不能部署?”

  • “人力够不够?”

  • “出问题谁能修?”

  • “用户能看懂吗?”

他们知道,
体系不是口号,架构不是信仰,
设计的意义,不在文件里,而在系统能不能运行。

💬 真正的总体,不是“统得高”,
而是“落得下”。


✳️ 金句精选

  • “他们的总体设计,能上汇报,不能上线。”

  • “设计和现实之间的距离,是纸的厚度,也是脑的高度。”

  • “主任设计师的权威,建立在不碰实际问题之上。”

  • “乙方写方案,总体签名字。”

  • “他们的体系化,是对落地的免疫。”


当“总体设计”成了权力的外壳

“总体设计”本该是系统工程的灵魂,
是全局思维、协调落地的桥梁。

但当这座桥变成了讲坛,
当“设计”成了“话语权”的同义词,
技术就成了政治,工程就变成了仪式。

他们造的是结构,
毁的是现实。

📄 “纸上帝国终有一天会坍塌,
但他们会先写一份总结报告。”

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