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安全防线的“骨架工程”
“没有安全域,就没有边界;没有边界,就无法控制风险。”
在网络安全体系设计中,“安全域划分”是最基础、最重要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。很多安全事故表面看是攻击手法高明,实则是内部“安全域混乱”,导致风险扩散、权限蔓延、系统失控。
一、什么是安全域(Security Zone)?
安全域(Security Domain / Zone)是指在网络安全架构中,按照资产的重要性、功能、信任等级和访问控制要求,将系统、设备、用户、服务进行逻辑隔离与边界管理的区域划分方法。
📌 通俗点说:
把全网像“小区”一样划成若干区域,谁能进哪个区域,能访问什么资源,都要有“门禁规则”。
二、安全域划分的核心目的
三、安全域的常见划分方式
按系统功能划分:
管理域、生产域、办公域、互联网域、接入域等
按资产等级划分:
一级域(核心系统),二级域(业务系统),三级域(支撑系统)
按网络拓扑划分:
内网安全域、外网安全域、隔离区(DMZ)、堡垒区、运维区等
四、安全域典型架构图(企业级)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五、安全域划分的优点与挑战
六、落地建议与实战经验
落地建议:
先从“资产清单”入手,明确每台设备属于哪个域
制定“域间通信矩阵”:谁能访问谁、用什么协议、哪几个端口
使用防火墙/ACL/零信任代理等手段做访问隔离
为不同安全域设置不同日志策略、身份认证等级
常见错误:
所有服务器都放在“一个大内网”中 → 攻击扩散无障碍
运维账号可跨域登录 → 横向提权极易成功
网络设备和办公网同属一个域 → 核心资产暴露风险加大
七、安全域 ≠ 技术划分,它是安全治理能力的体现
真正的安全,不是买了多少设备,而是你有没有“边界意识”。
安全域划分,是安全运营体系的“地基”;
没有域划分的架构,是无法防住 APT、横向渗透的;
越是涉密、关键系统,越要把人、机、网、权划在“域”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