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域”? “你可能从未主动接触过域,但你每天登录的账号、访问的资源、享受的权限,背后几乎都由‘域’在管。” 在现代企业、政府机关和涉密单位的信息系统中,域(Domain) 是一个几乎无处不在却常被忽视的底层机制。它不是某个“网页域名”,而是 企业级身份统一管理与资源集中控制的核心架构。
背景:在网络中“组织”计算机的第一步 在企业网络或家庭局域网(LAN)中,最基础的网络协作形式之一就是工作组(Workgroup)。它是一种无中心的对等网络结构,为文件共享、打印服务、简单权限划分等场景提供了轻量但有效的解决方案。 随着安全合规要求、国产化替代、系统混用(如 Windows 与 银河
💡本篇文章深度剖析恶意代码如何“装睡”逃避检测,同时介绍DFI(Dynamic File Inspection,动态文件检查)沙箱检测原理、睡眠型木马对抗机制、识别手法与企业应对策略。适合安全研究员、SOC分析师、企业CSO阅读与参考。 一、背景:传统沙箱检测的困境 沙箱(Sandbox)作为终端
❝ 一家企业的数据泄露,不一定是黑客攻破服务器,更常见的是“自己人”把数据带了出去。DLP——数据防泄漏,才是你真正的最后一道防线。❞ 一、DLP到底是什么?别再以为它只是“文档加密” DLP,全称 Data Loss Prev
❝ “攻击在秒级完成,防御却在分钟响应。”在网络安全的战场上,没有实时阻断能力的检测系统,就像一个只能喊“抓小偷”的门卫。IPS,才是真正能拦住小偷、当场制服的狠角色。❞ 一、IDS和IPS不是一个东西:别再搞混了!
❝ 在网络安全的战场上,如果你还停留在IP地址和端口级别,那你可能早就被“内鬼”绕过了。内容安全的核心武器——DPI(深度包检测)和DFI(深度文件检测),正悄悄决定着你的网络到底是“透明防线”还是“纸糊城墙”。❞ 一、内容安全是什么?为什么你不能只靠边界防护? 在传统安全架构中,我们最常见的是: